目前分類:自然之愛 (11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今天在中天?新聞台看到的一則報導,

表示為因應人口的快速成長及充分糧食的取得,

紐約將發展高樓農業--一整棟全用來栽植蔬果的"綠"建築,

以垂直擴大土地及水耕,24小時,全年生產等方式來供應紐約市民所需,

符合了食物"在地化"生產的要素,

mugimu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15.jpg

真人真事--浙江紹興農民屋頂"造田"(找不到托內斯的地圖,就用這妙招頂一頂囉!)

 

英國南威爾斯的托內斯小鎮,人口只有九千人,不過環保成績十分傲人,為了減少輸入外地商品,朝自給自足邁進,當地甚至還發行了貨幣,鼓勵居民購買本地產品。 

mugimu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medium.jpg

摘錄自2008年5月27日公共電視報導

mugimu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       barryeaton.jpg 


《WWOOF是什麼?》

mugimu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f_2130198.jpg 

 

都市上班族 胼手胝足做苦工 別人笑:幹嘛花錢找罪受

他們說:這是前所未有的生命體驗

 

mugimu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
 

影響堆肥發酵的因素

材料的碳氮比:碳素當作活動能源,氮素來建造身體(繁殖),適合微生物活動的碳氮比為20:130:1,到分解穩定時會逐漸減少至15: 1左右。通常落葉、稻殼類(纖維多的)的碳氮比較高,米糠、豆粕(纖維少的) 碳氮比較低。

mugimu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為什麼要自己動手做堆肥?


理想的土壤1.創造理想的土壤
理想的土壤含有50%的固體與50%的孔隙,孔隙中水與空氣各占一半。孔隙的存在除了保存水分與空氣(因植物的根部也需要呼吸),還能減緩土壤肥份的流失。但這些土中的空隙是怎麼產生的呢?這就要談到土壤的團粒(或稱團狀)構造了。土壤中有許多對植物有益的微生物,微生物藉由分解土中的有機質而間接提供了植物養分,加上土壤中微小元素間的離子交換作用,有機質、微生物和細小土粒會逐漸聚合成「團粒」,團粒的構造是鬆散而不規則的,因此在團狀構造發達的土壤中,孔隙就會出現在團狀構造內,以及團粒與團粒間的不規則接合處。

mugimu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工業製造的化學肥料無法提供農作物所需的完整礦物元素。我們因為長期食用這些用化學肥料所種植出來的作物,久而久之身體也自然失去平衡-而失去平衡所意謂的-便是生病。

反觀幾乎已經成為現代流行病的氣喘、心臟病、癌症、皮膚病變、老人痴呆、早產兒的出生...等疾病,都已有許多研究表示和人們大量使用除草劑殺蟲劑有關。追根溯源的話,便會發現這一切都肇因於以大量化學肥料取代傳統有機肥料(糞肥、落葉肥….)來培育作物有關。

自然是一個整體,而非彼此分離的個體,各種礦物元素透過循環,不斷在土壤、微生物、植物與動物之間循環流動,透過自製堆肥的行動,我們學會關於堆肥所代表的「自然教育」的意義。如果我們能把夠在家自製堆肥,並把堆肥回歸土壤當中;同時也儘量去支持那些努力以有機農法來種植的農夫,最後深有所獲的依然是我們自己;這些就是堆肥所代表的「生命教育」的意義。


mugimu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柏克萊這個城市充滿了綠色特質--非常關心生態、環保和靈修,值得關注相關議題的人前往感受.學習。

 

 

 

樸門農藝最早是由澳洲比爾.墨利森(Bill Mollison)和大衛.洪葛蘭(David Holmgren)於一九七四年所共同提出的一種生態設計方法。

mugimu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真的關心你的居家環境嗎?看看你能回答幾題?

 

 

 

mugimu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〔編譯鄭曉蘭/綜合報導〕自由時報  97-08-25

日本四國德島縣群山圍繞的小村落─上勝町,在官民攜手推動垃圾全面回收,讓垃圾車以及垃圾焚化爐絕跡後,「環保村」的名聲不脛而走,觀光考察人潮絡繹不絕。該村靈活運用自然資源的「樹葉生意」也讓眾多老奶奶日進斗金,堪稱另類的經濟奇蹟。


上勝町是四國最小的村落,居民只有兩千兩百人,當地雖然風景如畫,不過由於地處偏遠,人口流失老化,長期面臨財政惡化窘境。約二○○○年起,為了保護該町的好山好水,居民在町長帶領下開始進行鉅細靡遺的垃圾回收運動,同時於二○○三年發表「Zero Waste(零廢棄物)宣言」,希望在二○二○年前打造日本前所未見的「零垃圾村落」。

mugimu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