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響堆肥發酵的因素

材料的碳氮比:碳素當作活動能源,氮素來建造身體(繁殖),適合微生物活動的碳氮比為20:130:1,到分解穩定時會逐漸減少至15: 1左右。通常落葉、稻殼類(纖維多的)的碳氮比較高,米糠、豆粕(纖維少的) 碳氮比較低。

空氣:充足的空氣流動,可以讓好氧菌更活躍-翻堆、底部墊高、使用寛口透氣箱或麻布袋。

水份:沒有水分,發酵無法進行;但太濕又會轉為厭氧發酵而生臭-要表面看起來是潮濕的,但看不出有明顯水份的感覺,捉一把緊握只有一點水分流出為宜。譬如純粹的落葉堆肥即需要定期灑水,讓發酵順利進行。

溫度:堆肥材料比例完美、體積夠大(至少1立方公尺以上) 、通氣良好的情況下;堆肥可以在短短幾天內升溫至60一70度C

微生物:避免陽光直接曝曬。戶外樹林間已腐朽的落葉或腐質土裡即富含微生物,一小袋即可,製作完成第一批堆肥後,保留一小部份完熟堆肥,可再用於新的堆肥中。

時間:如果在堆肥中添加含有高氮的堆肥促進材:如米糠、尿液、豬雞糞等,可有效提高發酵速率。

堆肥材料:生熟菜葉分解較快,肉類、骨頭、蛋殼、枯枝落葉等分解時間較長。

註--

注意材料是否含有重金屬污染、有害病菌、寄生蟲、抗生素或環境荷爾蒙;一般家庭不能做成分分析,為考量材料的安全性,建議儘量使用「植物性」材料為主,減少「動物性」材料(如肉類、動物糞便等)的使用。


生廚餘:料理過程中產生的非食用性的蔬果菜渣,或修剪下的枝葉、枯壞的花草植物等

熟廚餘:烹煮過的食材,吃不完的剩飯剩菜,需以清水沖洗掉油鹽後再使用,且在清洗後盡量瀝除多餘水分

骨殼類:用刀或鎚將其解體得細碎一點

 


 



##可免費取得的堆肥材料##

1果皮菜渣:果汁店榨完果汁後的果皮,以及榨完甘蔗汁後剩的甘蔗皮與甘蔗渣,傳統果菜市場可取得許多銷售後剩餘無用的菜葉

2落葉稻草:公園裡或郊外自然落下的樹葉、樹枝。農田收割後的稻草。

3豆粕:傳統早餐店、豆腐店、榨油行壓榨完豆漿、油脂後產生的豆粕。

4木屑:工地或木材廠產生的木屑;但注意需未經浸泡有毒藥劑及金屬加工等防腐過程。

5戶外樹林間的腐質土

 

##需付費取得的材料##

1糠、粗糠(稻殼) : 纖維極少而氮素極高,可在堆肥初期促進微生物繁殖,加速堆肥發酵,在飼料店可購買

2菌種::可用來加速堆肥分解,園藝店、農藥行有售

3培養土或有機堆肥: 於堆肥過程中搭配使用,可調整堆肥的水分且幫助分解,可到花市、園藝店購買



###堆肥促進材###

1增加好氧菌(提供好氧菌食物,讓好氧菌在初期能夠大量繁殖,因此使用量不需很多):米糠,豆粕

2調節濕度,幫助通氣:粗糠(稻殼),市售培養土、椰土,枯枝落葉,咖啡渣

3加速發酵分解臭味:菌種,已完熟堆肥

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ugimu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