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時我們祈禱,並看見禱告實現了。有時我們得到很強的結果,就好像神在說「是」,有時我們得到「還不行」的回答,有時是「也許」,有時則是「不」。
這個「不」很難聽見,但要知道這並不是神、佛陀或菩薩的拒絕,而是傳送的能量不夠強,還不能改變情況。我們還需要更多因緣。
祈禱總是有結果的,只是結果在程度上有所不同。當回答為「不」時,並非我們的祈禱必然無效,它可能正在創造我們還無法看見的結果。
通常我們並小明白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麼,但集體意識比我們更了解自己。
有時我們祈禱,並看見禱告實現了。有時我們得到很強的結果,就好像神在說「是」,有時我們得到「還不行」的回答,有時是「也許」,有時則是「不」。
這個「不」很難聽見,但要知道這並不是神、佛陀或菩薩的拒絕,而是傳送的能量不夠強,還不能改變情況。我們還需要更多因緣。
祈禱總是有結果的,只是結果在程度上有所不同。當回答為「不」時,並非我們的祈禱必然無效,它可能正在創造我們還無法看見的結果。
通常我們並小明白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麼,但集體意識比我們更了解自己。
祈禱時,我們但願能連結到神,這時可以使用三把鑰匙。這三把鑰匙串在一起,佛教稱為「三法印」:無常、無我及涅槃。
事物是無常變化的,沒有什麼是不依賴其他而單獨存在的。
祈禱者和受禱者都是空無自性的。集體意識和個別意識也是如此,個別意識並沒有一個獨立於集體意識之外的自我。同樣的道理,我們可以看出A、B和神並非個別的實體。如果我們不在這裡,又怎知神在那裏呢?
無我的法則是一把絕妙的鑰匙,因為它去除了我們日常物質生活和究竟精神層面之間的障礙。
如果我們修行,但只祈求健康、成功及良好關係,那我們還不是名副其實的修行者。真正的修行者必須更深入地祈禱。
我們必須這樣修行:能夠在日當生活中洞見一切生命相互依存的本質。
靈修者的最大願望是,發現並體驗事物的真髓。
當這個願望滿足時,無論健康好壞,我們仍然快樂。無論所做成功與否,我們都不痛苦。當我們不需要成功或健康就能快樂時,就比較不會和人爭論或令人痛苦。自然而然地,我們的人際關係就會良好。
所以,這種祈禱有何不同?是在祈禱的層次上不同。
一切都按因果法則在運行。因此,如果我們有了一個新的能量,新的洞見,新的信念,則我們能在身心生命中開創一個新的階段。
當我們靜坐練習統整身心,並將愛帶給奶奶、姊姊或弟弟時,是在創造一股新的能量,而這股能量立刻打開了我們的心,並建立連結。
我們和神並非兩個分別獨立的個體,因此神的旨意也是我們自己的意志。如果我們想改變,神不會阻止。
真正的問題是,我們要不要改變呢?我們要執著於讓人受苦的誘惑,而讓心靈在夢中遊蕩嗎?
自我譴責永遠無法改變你,譴責只能夠創造出偽善,那麼你就試著去偽裝,去表現出那個不是你的你。
偽善的意思就是說:你是真實的人,而不是那個理想的人,但是你假裝,你試著去表現出你是那個理想的人,那麼你就在你裡面產生出一個分裂,你就會有一張虛假的臉,於是一個不真實的人就產生了。
今天在中天?新聞台看到的一則報導,
表示為因應人口的快速成長及充分糧食的取得,
紐約將發展高樓農業--一整棟全用來栽植蔬果的"綠"建築,
以垂直擴大土地及水耕,24小時,全年生產等方式來供應紐約市民所需,
符合了食物"在地化"生產的要素,
更新日期:2009/01/02
日曆上一定要記好一月十八日這個日子,新年台中市五常社區,每一位居民都登上自己的日曆當model,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每天都有熟悉的臉孔,而每張臉孔背後,都有一個家庭的故事。
居民日曆拿到手,大家七嘴八舌,拿起來東翻西選,終於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天,趕快開心的拿來秀一下。
先把苦瓜洗乾淨,對剖開掏掉種籽及瓢囊,
將苦瓜切成薄片,一片一片的放進大口的磁缸或玻璃瓶裡。
另起鍋用醋、水來調配醃汁,調好喜好的酸度後再加一點冰糖,
然後很重要的是加入比較好的話梅約八粒到十粒,最後切薄薄幾片嫩薑進去一起煮。
真人真事--浙江紹興農民屋頂"造田"(找不到托內斯的地圖,就用這妙招頂一頂囉!)
英國南威爾斯的托內斯小鎮,人口只有九千人,不過環保成績十分傲人,為了減少輸入外地商品,朝自給自足邁進,當地甚至還發行了貨幣,鼓勵居民購買本地產品。
即使在自我達成之後,跟名字和形式的認同也必須繼續下去,這樣身體頭腦的有機體才能夠按照它被分配的生命期間去活。自我可以過著一種不要有個人作為的感覺的生活,這樣它可以活得更單純。
在自我達成裡面被摧毀的是個人作為的感覺,就這樣而已。其他沒有什麼改變。生命會按照「源頭的意志」和「身體頭腦有機體的個人命運」繼續以它現在的樣子進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