芬蘭經驗(民間)
芬蘭人曾在環境永續發展指數上,被評為世界第一,如今更是努力推廣舊物新用。
打開報紙與電視,經常看到教人從舊材料中創造新用途的節目與新鮮點子,從設計師、新聞媒體、到民間組織,都提倡從舊中創新,既降低不必要的購買,也減少垃圾的製造,還可以訓練個人想像力,一舉數得。
二手回收市集與民間團體,也舉辦各種活動與工作坊,教導民眾使用舊材料,創造新用途,鼓勵大家學習傳統的生存智慧,不只是舊布可以織成好地毯,生活中幾乎每一件物品皆可重生,比方利用舊布料,人人都可以做出獨特的背袋,他們說:「自己做的獨特背袋,比香奈爾的袋子有特色!」
好幾個家居佈置相關的電視節目,則請年輕設計師一起到跳蚤市場尋寶,看設計師帶頭用創意與巧手,賦予舊物新生命,就讓人們在嘖嘖稱奇之餘,更想自己動手嘗試,報紙也刊出廢物新利用專欄,鼓勵人們從居家的小東西做起,垃圾從來就不一定要成為垃圾,只要用新的眼光看待,勤於嘗試動手,就可以為家居生活畫龍點睛,環保又有創意。
香港經驗(企業)
商界環保協會 http://www.bec.org.hk
商界環保協會有限公司是一所私營的非謀利機構,由私營機構環保委員會及環境技術中心於2000年12月合併而成。在1989年成立時,協會只為工業界提供環境科技示範,時至今日,協會已發展為全面化的環保顧問資訊中心。協會旨在:為工商機構提供有助解決環境問題的技術及管理方案、進行環境研究和推行對環境有直接裨益的環保計劃。
協會匯聚多間大型企業的資源和力量,以商討本地的環境問題。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食物局副局長亦列席協會的會議,以觀察協會的運作。
協會位於九龍塘賽馬會環保樓,環保樓內設有設備齊全而樓底特高的展覽館、演講廳及課室,容納人數可達120人,適合各機構舉辦講座、展覽或宣傳活動 。
服務範圍
- 為工商界提供顧問服務及進行環保研究;
- 提供環保建築的評審服務;
- 舉辦會議、講座、工作坊及培訓課程;
- 設立環保展貿館;
- 舉辦環保獎勵計劃;
- 出版環保雜誌及指南。
環保顧問
- 獨立而全面的環境審核及檢討管理方法;
- 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及編製環保報告(如有需要,更可協助申請ISO 14001證書);
- 建築物能源審核及室內空氣質素研究及其他程序;
- 發展及講授度身訂造的雙語培訓課程;及
- 其他服務,包括可行性 研究及工業支援計劃。
環保建築評審:香港建築環境評估計劃
環保會議
培訓課程及講座
環保展貿館
環保獎勵計劃
舉辦「香港工業獎-環保成就類別」,藉以表揚和嘉許環保成就卓越的本地生產商。
舉辦「香港環保產品獎」分為環保產品及環保設計兩個類別,以嘉許廠商在製造產品或設計新產品時融入環保概念,減低產品於其使用周期中對環境構成的影響。
環保刊物
- 環保警戒線:由商界環保協會出版的中英對照環保季刊,旨在提高工商界的環保意識;
- 環保標籤指南:本中英對照指南,旨在介紹香港主要出口國家現行的環保標籤制度;
- 運輸包裝的國際條例及趨勢:本中英對照指南,旨在講解選擇運輸包裝物料時需注意的事項,以及香港主要貿易夥伴現行的運輸包裝條例及守則;
- 歐洲包裝廢料管理系統:本中英對照指南,旨在介紹德國杜爾勒系統及歐洲多個國家現行的包裝廢料管理系統;
- 飲食業之商業污水:本中文指南為飲食業提供具成本效益的環保方案,以解決污染問題;
- 香港建築環境評估計劃 ( 新商業樓宇、現有商業樓宇及新住宅樓宇 );及
- 環保購 物指南:本中英對照指南為買家及管理階層介紹不同類型的環保產品、服務及技術。
台灣經驗(全民與政府)
這兩天看到的台灣回收新聞,成效值得鼓勵!加上慈濟等團體與環保人士的積極參與投入,台灣環保意識高漲指日可待!
環保署今天指出,經全民多年努力,垃圾回收率從87年的5%,到去年底已超過41%。平均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也從1.143公斤,降低到去年的0.532公斤。
由於這些成果,使得垃圾處理有9成以上都採焚化處理,焚化後的底渣,從92年起到去年底累計再利用量已達172萬公噸,回收36萬噸鐵及6萬噸非鐵金屬,回收的有價資源高達7.8億元。
垃圾分工作做得好,「底渣也可變黃金」,目前焚燒後的底渣,只應用在管溝回填運用。未來如分類工作做得更仔細,底渣品質提升,能獲得有關單位信賴,底渣未來更可用於鋪設自行車道磚或人行步道用磚,創造更大經濟利益,達到資源永續使用目的。
而台南市資源回收率全國居冠,其中整合社區、回收企業以及個體拾荒者,建構完整的資源回收體系為其成功關鍵之一,更值得各層級政府肯定.效法。
|
台灣環保相關網站
http://www.edf.org.tw/index7.htm
留言列表